PG电子·(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  |  传播者 |  繁体中文 | 

“东江红都”振兴记丨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老区行

信息来源:PG电子报  发布时间2024-09-20

广东好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种植蜜柚和山茶。陈奕莹 摄

  走进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千亩柚子林,清香扑鼻而来。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沉甸甸地映出丰收的喜悦。
  临近中秋节,订单络绎不绝。山脚下的厂房里,工人们熟练地分拣、打包,一箱箱柚子码放得整整齐齐。“今年的柚子格外甜。”老板罗永阳笑呵呵地说。
  高潭,这个距离惠东县城98公里,驱车近两个小时才能抵达的小镇,曾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之一,被誉为“东江红都”“广东井冈山”。近年来,惠东县大力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因地制宜引进和发展重点项目,推进红色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罗永阳是土生土长的高潭人,前些年,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回乡,开了这家生态农场,主要种植柚子和茶叶。“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地,当时看着觉得家乡这么好的地方荒芜很可惜,便萌生了开荒种植的念头。”罗永阳介绍。
  然而开荒之难,犹如披荆斩棘,步步维艰。刚开始,通往农场的只有一条土路,货车进不来,运送货物只能靠拖拉机拉,既费力,成本也高。“多亏政府把路修好了,才让我有了更足的底气把公司发展壮大。”罗永阳说,如今,这条小路已经变成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成为村民们的“致富路”,他所经营的广东好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已成为市级龙头企业。
  “高潭镇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品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以市场为导向,结合高潭生态自然优势,大力在茶叶、蜜柚、柑橘等农作物上做文章,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高潭镇政府二级主任科员曹阳照介绍,2023年,广东好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一村一品”产品——高潭“川龙山茶”和高潭蜜柚,产量分别超0.7万斤和125万斤,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除了茶叶和蜜柚,明姜、灰水粽、咸切酥等也是高潭有名的“土特产”。走进高潭镇,随处可见生产加工土特产的小作坊。“高潭镇在水源保护区内,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小、散、弱特点突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2021年,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总经理助理兼计量自动化专责阮治军成为驻高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员,负责牵头产业项目组的工作。
  “进了产业组,就要为乡亲们的钱袋子着想。”阮治军介绍,在工作队的推动下,高潭镇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普联村、大星村为试点,成立村组、企业、村民等联建的村集体企业助销农特产品。目前,两个村集体企业累计销售额已达260多万元。
  “高潭镇跟以前大不一样了。”马克思街高兴公寓的老板罗志军感慨。
  近年来,惠州各级深入推进高潭革命老区“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累计投资超过20亿元,让高潭老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如今的高潭镇,柏油马路平坦宽阔,马克思街、列宁街上,特色小店星罗棋布,红色文旅经济活力十足。
  一组直观数据,见证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2023年,高潭镇全年税收收入6276万元,同比增长723.6%;全社会用电量1762.9万千瓦时,约为2017年用电量(590.8万千瓦时)的3倍;全镇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9个村集体经济超过20万元。在全新的发展格局下,高潭镇已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美丽乡村要留住人才,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梅坪村曾是高潭镇有名的“空心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青壮年外出务工,30余户村民陆续迁离了村庄。然而在去年底,高潭供电所却收到了来自梅坪村的用电报装申请。
  9月12日,顺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了梅坪村。在群山环抱中,一座座别致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点缀于山间。一条近8公里长的线路,自西向东由高潭变电站延伸至村内。
  高潭供电所副所长梁国宏介绍:“近几年,一些村民逐渐回流耕种、养殖、康养。PG电子·(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已经重新选址建了一个变压器。预计今年10月,村里用电就更充足了。”
  “2017年至今,高潭镇常住人口增加了近3000人,人均GDP增长30%。”曹阳照介绍。
  随着柚子林逐渐丰茂,抽水灌溉带来的用电负荷也持续攀升。罗永阳打算把变压器增容,除了解决灌溉问题,还可以再建两条履带运送肥料。
  “梁所,我的增容申请已经提交了。”“没问题,马上跟进。”梁国宏答道。
  “绝不能拖了发展的后腿”是高潭供电所全体员工的坚定信念,“PG电子·(中国)唯一官方网站走的步数跟乡亲们的幸福指数成正比咧!活儿得抓紧干!”
  南网报记者 黄雅熙 通讯员 冯成锋 陈奕莹 黎凯燕